套图朝清

眉對目,口對心,錦瑟對瑤琴。曉耕對寒釣,晚笛對秋砧。松鬱鬱,竹森森,閔損對曾參。秦王親擊缶,虞帝自揮琴。三獻卞和嘗泣玉,四知楊震固辭金。寂寂秋朝,庭葉因霜摧嫩色;沉沉春夜,砌花隨月轉清陰。
0
1
清 貂皮嵌珠皇贵妃冬朝冠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 依《皇朝礼器图式》所载,这是清代皇贵妃的冬朝冠,意即在大典穿着礼服时的冠帽。全冠以黑色貂皮为边,朱色纬线覆盖顶面,七只密嵌珍珠的金凤和一只嵌猫睛石的金翟缀于周边﹔凤首向外伸向帽沿,凤尾如花束向上扬开﹔翟首口衔三行珍珠串,中贯以青金石结。冠顶高耸起三只金凤上下相叠,以东珠相间隔,是整顶帽子最醒目的装饰。冠后护领,垂明黄绦二,中贯珊瑚结。整顶冠帽所用的黑绒与朱纬、黄金与珍珠的颜色对比,十分亮丽,也显现相当的地位的荣耀。
0
1
【米黄绸平金彩绣金龙女袷朝袍】——清,现为沈阳故宫国家二级文物。身长139厘米,腰宽63厘米,下摆宽87厘米,袖长90厘米,袖口20厘米。圆领、大襟右衽,左右开裾,马蹄袖,附披领,两肩加护肩缘,袖身相接处为中接袖的形制。袍袍身以米黄绸为地,平金绣金龙,前后及两肩正龙各一,左右护肩缘行龙各一,下摆前后行龙各二,里襟行龙二,中接袖行龙各二,马蹄袖端正龙各二,披领绣正龙二。间饰五彩云蝠纹,下幅八宝平水,缀铜鎏金錾花扣五枚。衬大红绸里。『根据《大清会典》的规定,皇太后、皇后、皇贵妃的朝袍一致。皇贵妃之下的贵妃、妃用金黄色,嫔用香色。』
0
3
朝罢谁携两袖烟,琴边衾里总无缘。晓筹不用鸡人报,五夜无烦侍女添。焦首朝朝还暮暮,煎心日日复年年。光阴荏苒须当惜,风雨阴晴任变迁。——清.曹雪芹《红楼梦.春灯谜薛宝钗作》(转)
1
18
凉生露气湘弦润,暗滴花梢。帘影谁摇。燕蹴风丝上柳条。舞鹍镜匣开频掩,檀粉慵调。朝泪如潮。昨夜香衾觉梦遥。(《饮水集·塞上咏雪花》清,纳兰性德)
0
24
清(乾隆)【透明玻璃戗金盖碗】 碗圆形,平底,有盖。通体由无色透明玻璃制成,盖及碗外壁纹饰相同,均阴刻戗金如意云头纹和蕉叶纹。 玻璃戗金为清乾隆朝出现的玻璃工艺新品种。与此盖碗配套的还有盘和小碗,且数量较多,应为皇家御用生活品。此盖碗质地润洁,光泽度较好,加以金彩奕奕的纹饰,愈显明净而华丽。 从细节图可以清晰看到手工戗金的每一个笔触,精雕细刻的蕉叶纹在碗底围聚着盖碗,口沿一排相当华丽的如意云头纹,彰显了皇室的富贵感。 今天我们也有很多茶友尝试颜色缤纷的琉璃盖碗,或者无色的全透明玻璃盖碗,从外部看茶汤的感觉,给茶席增添了一份乐趣。
1
10
【杏黄缂丝金龙双喜字女朝袍】——清,现为沈阳故宫国家二级文物。身长133厘米,腰宽70厘米,袖长89厘米,袖口24厘米,下摆宽110厘米。圆领,大襟右衽,马蹄袖,袖、身相接处有接袖,左、右、后三开裾。袍身缂织金龙十七条:两肩、前后及两袖端正龙各一条;底襟缂行龙一条,下摆前后及两端接袖缂织行龙各两条,披领缂织行龙两条。间饰五彩祥云,蝙蝠及双喜字等纹饰,下幅缂织海水江崖和八宝平水。有披领,无背云。袍面以石青色缠枝莲织金缎镶边,衬蓝绿绸里,披领为红云缎里,缀铜鎏金錾花扣六枚。 『清代,皇后、皇太后用黄色,为最高等级的用色;贵妃、妃用金黄色;太子妃等用杏黄色。』
0
1
【明黄织金妆花缎女式朝袍】——清,尺寸:高131cm,宽189cm。朝袍黄色缎地,形式为圆领、右衽、有飞肩、箭袖长袍,袖身相接处有接袖。通体饰织金龙纹九条,正面立龙身形细长矫健,龙首威猛,神情严肃,其形与同时代瓷器中的龙纹十分接近,为清康雍时期的经典样式。两面侧龙亦生机勃勃,各色祥云翻飞,火球翻滚,气势十足。下摆绣海水江崖纹,海水间祥云密布,波涛翻滚,寿山挺立,具有极强的烘托效果。接袖、袖口等处于玄色地上海水云龙纹。『本件朝袍应为皇后或皇太后所穿着,地位尊贵。用料奢华,制作精美,为清早期龙袍之代表,保存至今,十分难得。』
0
1
【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】 清,长19.8cm,首宽3.2cm。清宫旧藏。 如意柄紫檀质,圆柱式,尾稍粗,颈稍细,光洁圆滑。首部云头式,中嵌玉饰一块,砣出浅浮雕灵芝纹。尾端嵌青白玉饰,并配蓝色穗及珊瑚珠。 清乾隆朝以后,宫廷中流行一种三镶形制的如意,即在木制如意的首、身、尾部镶嵌玉饰。此如意虽只首、尾两镶,但形制设计显然来自三镶如意的影响,其风格轻巧纤秀,且愈经摩挲,倍显光润可爱。
0
1
[cp]清|佚名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 绢本 设色 每屏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此套图是康熙、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所绘,作者待考。作品代表了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,画家精心绘制了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。据专家考证满族女人一耳带三支耳环,此是一只,故不是雍正的妃子写照。此套图造境优美,人物娴雅,尽得皇家风范。 十二图分别是: ⒈裘装对镜;⒉烘炉观雪;⒊捻珠观猫;⒋持表观菊;⒌倚榻观鹊 ;⒍博古幽思;⒎桐荫品茗;⒏烛下缝衣;⒐消夏赏蝶;⒑倚门观竹;⒒立持如意;⒓抚书低吟。 [good][作揖]#约会博物馆##书画界艺术#[/cp]
0
6
[cp]清|佚名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 绢本 设色 每屏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此套图是康熙、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所绘,作者待考。作品代表了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,画家精心绘制了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。据专家考证满族女人一耳带三支耳环,此是一只,故不是雍正的妃子写照。此套图造境优美,人物娴雅,尽得皇家风范。 十二图分别是: ⒈裘装对镜;⒉烘炉观雪;⒊捻珠观猫;⒋持表观菊;⒌倚榻观鹊 ;⒍博古幽思;⒎桐荫品茗;⒏烛下缝衣;⒐消夏赏蝶;⒑倚门观竹;⒒立持如意;⒓抚书低吟。 [good][作揖]#约会博物馆##书画界艺术#[/cp]
0
8
#私影#【秋荷】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》 竹坞无尘水槛清,相思迢递隔重城。 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 ——李商隐 化妆后期:莫小鸟 调色感谢@鏡像馆_猥琐的十二叔 摄影@每周必须少一斤的面包司马 感谢@琳琅轩-水林蓝 提供饰品和做的美美的衣服~后勤感谢@Nikki中毒_千朝回盼
0
2
★朝云近香髻、回心髻★ “朝云近香髻”类似叠拧的形式,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,交叠于顶,生动而稳定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。”这种发式别具一格,饶有风趣。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亦有此种发式。 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,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,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。据《中华古今注》记载:“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。”清佚名之《胤祯妃行乐图屏》中亦有这种发式。
1
2
清中期 炉钧釉鼓钉洗 参数 起拍价:6,000至6,000 年代:清中期 规格:直径12cm;高5cm 拍卖时间:2014-08-31 拍卖会专场:中国古董・文房・茶香道具专场 拍卖会:JADE株式会社(日本美协) 2014年秋季拍卖会 说明 炉钧釉创于清雍正年间,盛行于雍正,乾隆二朝,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。《南窑笔记》载;“炉均一种,乃炉中所烧,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,青点次之”。
0
8
#私影#【秋荷】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》 竹坞无尘水槛清,相思迢递隔重城。 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 ——李商隐 化妆后期:莫小鸟 调色感谢@鏡像馆_猥琐的十二叔 摄影@每周必须少一斤的面包司马 感谢@琳琅轩-水林蓝 提供饰品和做的美美的衣服~后勤感谢@Nikki中毒_千朝回盼
0
5
#私影#【秋荷】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》 竹坞无尘水槛清,相思迢递隔重城。 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 ——李商隐 化妆后期:莫小鸟 调色感谢@鏡像馆_猥琐的十二叔 摄影@每周必须少一斤的面包司马 感谢@琳琅轩-水林蓝 提供饰品和做的美美的衣服~后勤感谢@Nikki中毒_千朝回盼
0
4
[cp]清|佚名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 绢本 设色 每屏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此套图是康熙、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所绘,作者待考。作品代表了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,画家精心绘制了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。据专家考证满族女人一耳带三支耳环,此是一只,故不是雍正的妃子写照。此套图造境优美,人物娴雅,尽得皇家风范。 十二图分别是: ⒈裘装对镜;⒉烘炉观雪;⒊捻珠观猫;⒋持表观菊;⒌倚榻观鹊 ;⒍博古幽思;⒎桐荫品茗;⒏烛下缝衣;⒐消夏赏蝶;⒑倚门观竹;⒒立持如意;⒓抚书低吟。 [good][作揖]#约会博物馆##书画界艺术#[/cp]
0
10
#私影#【秋荷】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》 竹坞无尘水槛清,相思迢递隔重城。 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 ——李商隐 化妆后期:莫小鸟 调色感谢@鏡像馆_猥琐的十二叔 摄影@每周必须少一斤的面包司马 感谢@琳琅轩-水林蓝 提供饰品和做的美美的衣服~后勤感谢@Nikki中毒_千朝回盼
0
2
[cp]清|佚名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 绢本 设色 每屏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此套图是康熙、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所绘,作者待考。作品代表了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,画家精心绘制了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。据专家考证满族女人一耳带三支耳环,此是一只,故不是雍正的妃子写照。此套图造境优美,人物娴雅,尽得皇家风范。 十二图分别是: ⒈裘装对镜;⒉烘炉观雪;⒊捻珠观猫;⒋持表观菊;⒌倚榻观鹊 ;⒍博古幽思;⒎桐荫品茗;⒏烛下缝衣;⒐消夏赏蝶;⒑倚门观竹;⒒立持如意;⒓抚书低吟。 [good][作揖]#约会博物馆##书画界艺术#[/cp]
1
8
[cp]清|佚名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 绢本 设色 每屏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此套图是康熙、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所绘,作者待考。作品代表了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,画家精心绘制了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。据专家考证满族女人一耳带三支耳环,此是一只,故不是雍正的妃子写照。此套图造境优美,人物娴雅,尽得皇家风范。 十二图分别是: ⒈裘装对镜;⒉烘炉观雪;⒊捻珠观猫;⒋持表观菊;⒌倚榻观鹊 ;⒍博古幽思;⒎桐荫品茗;⒏烛下缝衣;⒐消夏赏蝶;⒑倚门观竹;⒒立持如意;⒓抚书低吟。 [good][作揖]#约会博物馆##书画界艺术#[/cp]
0
7
[cp]清|佚名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 绢本 设色 每屏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此套图是康熙、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所绘,作者待考。作品代表了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,画家精心绘制了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。据专家考证满族女人一耳带三支耳环,此是一只,故不是雍正的妃子写照。此套图造境优美,人物娴雅,尽得皇家风范。 十二图分别是: ⒈裘装对镜;⒉烘炉观雪;⒊捻珠观猫;⒋持表观菊;⒌倚榻观鹊 ;⒍博古幽思;⒎桐荫品茗;⒏烛下缝衣;⒐消夏赏蝶;⒑倚门观竹;⒒立持如意;⒓抚书低吟。 [good][作揖]#约会博物馆##书画界艺术#[/cp]
0
7
[cp]清|佚名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 绢本 设色 每屏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此套图是康熙、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所绘,作者待考。作品代表了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,画家精心绘制了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。据专家考证满族女人一耳带三支耳环,此是一只,故不是雍正的妃子写照。此套图造境优美,人物娴雅,尽得皇家风范。 十二图分别是: ⒈裘装对镜;⒉烘炉观雪;⒊捻珠观猫;⒋持表观菊;⒌倚榻观鹊 ;⒍博古幽思;⒎桐荫品茗;⒏烛下缝衣;⒐消夏赏蝶;⒑倚门观竹;⒒立持如意;⒓抚书低吟。 [good][作揖]#约会博物馆##书画界艺术#[/cp]
0
7
[cp]清|佚名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 绢本 设色 每屏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此套图是康熙、雍正年间的宫廷画家所绘,作者待考。作品代表了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,画家精心绘制了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。据专家考证满族女人一耳带三支耳环,此是一只,故不是雍正的妃子写照。此套图造境优美,人物娴雅,尽得皇家风范。 十二图分别是: ⒈裘装对镜;⒉烘炉观雪;⒊捻珠观猫;⒋持表观菊;⒌倚榻观鹊 ;⒍博古幽思;⒎桐荫品茗;⒏烛下缝衣;⒐消夏赏蝶;⒑倚门观竹;⒒立持如意;⒓抚书低吟。 [good][作揖]#约会博物馆##书画界艺术#[/cp]
0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