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清 宣统 青花缠枝莲纹大碗
尺寸:直径44cm
“大清宣统年制”款
碗直口,弧腹,圈足。釉层肥润平滑,釉色匀净清透,足沿露胎处质地坚白,布局严谨。外壁为缠枝花卉纹,整体青花发色明快。此碗口径达44公分,体型硕大,气势雄浑,洪武本朝亦有口径达40公分以上者,与本件拍品或可比较。而此碗底书“大清宣统年制”青花款,颇为少见。然清中期自道光以来,官窑制瓷质量每况愈下,与前朝已不可同日而语,咸丰年间,御窑厂毁于战火。“同治中兴”之后,御窑厂恢复生产,且吸收了很多民间工艺名匠加入创作,故同治、光绪两朝的官窑作品质量有所恢复,尤其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“维新”、“变法”的独到之处。另,清宫亦有口径达54公分之大碗,称为冰碗,为夏日盛放冰块,作消暑纳凉之用,由此推断,此碗或为宣统官窑特制用作相同功用亦未可知。




元 青花鱼藻纹壶
高21.7厘米 口径17.7厘米底径15.5厘米
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
壶身一周描绘了鲤、鲌、鳜三种淡水鱼,鱼身之间有水藻填充。使用不表现轮廓线的绘画被称为“没骨”的手法。以单色描绘,由于透过釉层观察,就像窥视水槽一样,水中的情景被写实地表现出来。这是在还没有玻璃鱼缸的时代,完全依靠陶瓷画家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。
鱼生动而富有表情,水藻夸张的形态,以及口沿描绘的元代独特的波涛文,都给人以运动的感觉。明治13年(1880年),日本博物学的开拓者、被称为“博物馆之父”的田中芳男先生捐赠。是江户时代以前传入日本的元时代的器物中极少的例子。
0
2
元 青花鱼藻纹壶
高21.7厘米 口径17.7厘米底径15.5厘米
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
壶身一周描绘了鲤、鲌、鳜三种淡水鱼,鱼身之间有水藻填充。使用不表现轮廓线的绘画被称为“没骨”的手法。以单色描绘,由于透过釉层观察,就像窥视水槽一样,水中的情景被写实地表现出来。这是在还没有玻璃鱼缸的时代,完全依靠陶瓷画家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。
鱼生动而富有表情,水藻夸张的形态,以及口沿描绘的元代独特的波涛文,都给人以运动的感觉。明治13年(1880年),日本博物学的开拓者、被称为“博物馆之父”的田中芳男先生捐赠。是江户时代以前传入日本的元时代的器物中极少的例子。
0
1
元 青花鱼藻纹壶
高21.7厘米 口径17.7厘米底径15.5厘米
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
壶身一周描绘了鲤、鲌、鳜三种淡水鱼,鱼身之间有水藻填充。使用不表现轮廓线的绘画被称为“没骨”的手法。以单色描绘,由于透过釉层观察,就像窥视水槽一样,水中的情景被写实地表现出来。这是在还没有玻璃鱼缸的时代,完全依靠陶瓷画家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。
鱼生动而富有表情,水藻夸张的形态,以及口沿描绘的元代独特的波涛文,都给人以运动的感觉。明治13年(1880年),日本博物学的开拓者、被称为“博物馆之父”的田中芳男先生捐赠。是江户时代以前传入日本的元时代的器物中极少的例子。
0
1